一、充分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在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等重大场合,均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新质生产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更机遇,构建竞争新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选择和客观需要。二、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新质生产力是由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和新型劳动对象与科技技术、管理等要素优化组合,产生了质变的新生产力形态。新型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新型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新型生产工具进一步解放了劳动者,削弱了自然条件对生产活动的限制,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物质条件。新型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得益于科技进步,人类的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极大拓展,既在物理上延伸至深空、深海、深地等,又创造了数据等新的物质资料。新质生产力的“新”指的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创新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根源,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科技创新深刻重塑生产力基本要素,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质态演进。新质生产力的“质”是指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经济增长中扣除劳动、资本等要素以及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贡献后的余值,或者说因更有效配置资源实现的额外增长,通常表现为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和组织管理改善等无形要素的作用。
三、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发挥创新的核心驱动力作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当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大都存在创新意识不足和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附加值不高。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驱动作用,要加强与高水平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挥数据的新增长引擎作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信息化水平不高,数据呈碎片化、孤岛化状态,其价值未被充分发挥利用。农产品加工企业应提升工艺的标准化、生产的数字化、装备的智能化水平,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更好满足和创造新需求。发挥要素组织方式变革的系统性作用,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业贯通一二三产业,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但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存在以初级加工为主、副产品综合利用比例不高、产业链较短、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作用,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培育生物制造等新增长点,做好精深加工、综合加工。同时推动农产品加工生产组织方式向平台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转型,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健全收入分配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本文摘自《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