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蔗园规划建设、甘蔗种植农艺与现有农机具的不匹配
长期以来,广西甘蔗种植一直以农户的小规模经营为主,存在地块零散、规模小、土地平整程度低、田间障碍物多、种植行距不适宜等问题。即使在“双高”基地建设中进行了地块整合,大部分土地仍是由农户按传统模式进行小规模经营,因此实际上地块边界仍然存在。土地平整程度不一、种植农艺仍然采用人力投入较多的传统方式,在后续生产环节中使用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时,农机和农艺之间极易出现不匹配的情况。这进一步导致切段式甘蔗收获机作业时出现漏蔗、碾压蔗茎、碾压蔗蔸等问题,从而造成田间损失增加。
2.机手素质、技术水平和机械收获运营组织的经营管理能力亟待提升
近年来,甘蔗机械收获行业的参与主体主要是合作社组织或个人。新机手只需要大约一个星期的驾驶证培训,就能够获取收割机驾驶证,从而开始下地作业。一般而言,一个刚获得驾驶证的新机手要成长为技术水平较为熟练的机手,需要经历两到3个榨季的生产实践,而在这一过程中,机手的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水平并不高。低机械收获量也导致了机手收入水平不高,机手流失率高,新机手在成为熟练机手之前就已经转行。同时,机械收获运营的合作社组织在对机械收获合同的执行管理和作业质量的管理上主要依赖现场管理人员和机手的自觉性,导致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问题反馈的滞后,影响了合作社组织的经营收入和长期存续能力。在机械收获未能获得广泛认可和接受的情况下,对机械收获运营的合作社组织或个人来说,购置收割机对外提供作业服务存在巨大的经营压力。
来源:《甘蔗糖业》2023年第52卷第4期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